感谢MENG提供评测品,本文由www.moxing.net(模型网)独家刊发,请勿私自转载,欲转载请先联系本站。

M3A3型骑兵战车更易于增强指挥与控制能力,为21世纪战场上的步兵班机动到关键地点提供了机动保护,并能执行骑兵侦察和其它重要的任务。在保证与其它主战坦克的兼容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升级包括采用先进的指挥与控制技术,与击败当前和未来威胁力量所需的杀伤力、生存能力、机动能力和持续能力。M2和M3型战车上的武器包括25毫米M242型“毒蛇”火炮,“陶”式II型导弹系统和7.62毫米M240C式机枪。骑兵版的M3型是作为部队和/或骑兵中队的一部分执行侦察、安全和侧翼防护任务。A3集成的战斗指挥与控制包合成了陆军数字指挥与组件的自动化消息、透明图和敌我图等功能,达到了陆军的全数字化部队目标。
 MENG 美国“布雷德利”M3A3 BUSK Ⅲ骑兵战车(SS-006)
MENG的这套模型可谓诚意十足 打开包装满满一盒板件,并附有众多超值零部件。可动的行动悬挂装置和拼接活动履带。
板件共计:
沙黄色板件:A板X2  B板X1  C板X1 D板X1 E板X1 F板X1 G板X1 H板X1 J板X2 X板X1 
上车体,下车体各一件 
透明件:T板X1  V板X1  
水贴一张  
蚀刻片2张 
金属液压管8根 
黑色塑料拼接履带188片 
浅绿色橡胶弹链X1 
浅绿色橡胶防水布X1 
黑色橡胶套X20

封绘

MENG 美国“布雷德利”M3A3 BUSK Ⅲ骑兵战车内构(SPS-017) 
板件共计:
灰色板件:L板X1 K板X1
绿色板件:M板X1 Y板X1 P板X1 N板X1
水贴一张  
蚀刻片一张 
浅绿色橡胶安全带X2

封绘 


A板X2  行走部分零件 


B板X1 后舱门跳板及车体两侧附加装甲


C板X1 附加装甲及随车工具


D板X1前后挡泥板 车身后部车体 车体首上装甲 发动机进气口


E板X1


F板X1 炮塔及附属零件


G板X1


H板X1


J板X2


X板X1 


上车体和下车体


T板X1  V板X1  防弹玻璃和潜望镜 零件通透质量上乘



水贴一张  蚀刻片2张  金属液压管8根   黑色塑料拼接履带188片  浅绿色橡胶弹链X1   浅绿色橡胶防水布X1   黑色橡胶套X20


L板X1 发动机水箱及发动机零件


K板X1 变速箱及发动机进气系统零件


Y板X1 备用反坦克导弹组


M板X1 驾驶室内构零件


P板X1 车体内部内构零件


N板X1 车体地板及炮塔内构


水贴一张   蚀刻片一张    浅绿色橡胶安全带X2

纵观整套板件,品质上乘,开模锐利细节清晰,透明件是笔者目前遇到的透明度最高的。美中不足的是在一些细小的零件上会出现合模线及细小的毛刺。以及车体内部推出孔太多,如果不制作内构问题不大可以忽略,但是要制作内构的话,还是下点功夫细细填补吧。最后塑料切削感非常好。赞一个!

MENG 美国“布雷德利”M3A3 BUSK Ⅲ骑兵战车说明书




















MENG 美国“布雷德利”M3A3 BUSK Ⅲ骑兵战车 内构 说明书














M3A3实车照片资料
http://svsm.org/gallery/m3a3bradley?page=1

地盘行走部分(说明书步骤1-5) 此部分并没有什么难点 要 注意 的是主动轮A5开模非常单薄 注塑水口在轮齿之间 剪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量均匀否则极易折断零件
以及由于是可动的扭杆悬挂,在制作时应注意哪些地方是不能点胶的。


前附加装甲和前车灯  细节展示


随车工具及备用履带(说明书步骤8) 细节展示


驾驶员舱盖防滑纹理制作精细 细节展示


首上装甲防滑纹理   细节展示


车尾两侧储物箱(说明步骤20-21)  细节展示


载员跳板及舱门 对自己手艺有把握的话舱门可改活动


载员跳板打开状态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 如果另行购买内购制作的话, 跳板上的零件E25要与内构说明书步骤1的C10相连接 ,不可粘死。


炮塔附加装甲模块 开模诚意十足! 蚀刻片的挂架细节完美  没的说!!


炮塔内构 基本无难度,按图制作就好 但是炮塔内部的推出孔记得一定要处理掉,这里是做评测 所以并没有处理 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


炮塔外设   分别是炮手综合观瞄仪及蓝军系统,车长防护装置,车长热成像仪和陶氏反坦克导弹发射架。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热成像仪的H14零件 超级细小的一个把手
这个零件有条件还是用合适的铜丝替换掉吧 。根本粘不牢。


炮塔尾篮   组装没有难度 但是在粘接到炮塔位置上说明书没有交代清楚这个需要自己摸索 照片拍不到那个位置。具体说就是齐边粘接到炮塔零件F5的后缘……而且粘接面不大 需要辅助固定。




发动机 变速箱 进气系统 没有任何难度  细节展示


内构说明书步骤3-4   细节展示


车体内部左边陈列 细节展示


车体内部全景  要注意的是车体中部的炮塔吊舱隔板组合度有问题 粘接零件N3 N4后整体会扭曲变形,与地板组合度不佳  需要耐心矫形。并且内部有推出孔需要填补


动力舱室完全体细节展示


驾驶室内部细节展示


载员舱左边陈列 载员座椅


载员舱右边陈列 陶氏反坦克导弹储存支架 注意导弹储存支架一共是4层 照片这里只展示了一层


发动机舱盖和支架    这里要注意的是舱盖的支架是内构里的零件,在内构说明书步骤21里有说明需要选择制作。液压支杆K26 K28一旦装上,发动机舱盖就不能关闭,只能做打开展示状态 。 虽然舱盖是活动的可以随便打开,但是由于这个液压支杆的存在 可动变的没有任何意义……


活动履带  不得不说MENG的这套活动履带非常赞 组装简单 活动流畅 不易断开  开模方式避免了推出孔的存在。 一共188片 说明书建议一边80片 但笔者测试80片有点松 斟减一两片为好。美中不足的是有残品,笔者这套一共是9片残品,都是注塑不良。跟厂家联系后,厂家回复碰到此类问题后,拍照发给厂家,厂家会及时给予补件。


跳板打开的视角












注: 由于后期要制作上色 分色的原因 照片展示并没有透明件,(具体为:车身炮塔各处的潜望镜,炮塔车长防护装置上的玻璃 前后车灯)请见谅。

说一下内构的展示问题。按照说明书的制作程序,模型在完成后是看不搞炮塔和大部分的车体内构的。对于一个以内构作为卖点的模型来说难免有些可惜,但由于此套模型优异的组合度,略加一点变通和改动是完全可以完美的展示所有内构的。车身其实很简单,因为裙板的定位槽在上车体的两侧  于是只要把侧裙板直接粘接到上车体上就好,完美的组合度可以让上下车体严丝合缝。只是在拿放的时候千万记得要托底整体移动。炮塔要想不上下粘接起来 展示内构就多少有些难度了 。难点在于炮塔外置的瞄准器上,零件H3一旦粘接在机炮根部,那么炮塔上下2个大件便无法分离和取下,但是瞄准器的H22是个活动零件,(随然按照说明书的方法去制作 虽然这个零件是活动的 但是并不能实现机炮和瞄准器的联动,事实上粘接瞄准器连杆后 机炮便不能上下活动了 ,根本不明白这个零件活动的意义何在)所以可以对粘接H3零件的机炮尾部的定位孔略加改动,使之可以不用胶水粘合便可以卡住H3零件。如此便可以实现炮塔上下的完整分离,完美的展示炮塔内构。注意的是 瞄准器连杆零件匪巢细小并脆弱无比!上好色展示内构拍照后 还是老老实实的不要乱动了……


总结:

优点: 
1.考证严谨,组合度优异, 细节近乎完美(只有几个天线底座 细节模糊,几乎不堪用)。
2.蚀刻片 橡胶补品 通透的透明零件 活动履带 可动扭杆悬挂 可动金属液压悬挂  贴心的配给蚀刻片辅助模板和蚀刻片上色遮盖板,诚意十足性价比高!
3.全身舱门可动。在细节的设计上看的出设计人员的良苦用心。

 缺点:
1.虽然细节近乎完美但是越是细小的零件越是毛边 合模线严重,给加工带来不小的麻烦。
2.分件过于琐碎,个别零件近乎吹毛求疵。
3.作为一款主打内构的模型 推出孔未免太多。对于强迫症患者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4.说明书几处地方标示不明 具体:
   1.车体说明书步骤27  蚀刻片W5的安装方式 画的过于细小完全看不清方向  
   2.车体说明书步骤29  G32零件 ,这个零件不看实车照片很难具体定位。
   3.车体说明书步骤41  炮塔尾篮粘接到炮塔上的具体粘接位置没有说明

性价比:5星(车体 内构单独拆开零卖 适应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水平层次 )
模具品质:3星半(前面提过这款模型的塑料材质非常优秀,良好的切削感,吃胶迅速定型速度快。模具方面,可能因为是从M2修改而来,很多细小零件毛边 合模线明显 细节模糊)
细节还原度:5星(对比链接里提供的实车照片,MENG模型在考证方面做的真心非常到位)
组合度:5星(虽然细小零件有毛边 但是组合度却非常的好,由于是带内构的模型 在车体炮塔没有粘死的情况下也能做到严丝合缝方便随时打开展示内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