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翻译自PMMS网站,感谢人有天收翻译

封绘



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很长时间没有做评测了,不是没耐心,而是确实太忙,东西越堆越多,可做的实在是寥寥无几,引用那句经典的话,有时间了没钱,有钱了却又没时间了。这次回归评测 版块应该能算是稳定下来了,以后将定期每月完成两篇评测,以供各位模友参考,这些评测将尽可能的 有素组完成报告,这些评测的来源主要将是自己个人制作以及国外评测网的翻译文。当中可能有评测不到位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和批评并提出宝贵的意见,我将努力为大家奉上尽可能详细的评测报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好了,废话不多说了,回归本次评测的正题

这次评测的 的近期新品“欧洲有轨电车”应该算是一个非常有新意的题材,在大家见惯了二战钢铁猛兽的重口味后,算是给 1:35 的爬虫模型圈增添了一道非常别致而又有特色的小菜。就本人而言,个人对这款模型的题材是非常喜欢,当然,别想歪了,本人不是电车之狼 = 。 这款模型不论是单独制作的效果,还是搭配场景都是一款非常好的模型套件。

其次该说一下 这款东欧的牌子了,这个牌子在东欧厂家中是一匹黑马,和红星一样,近几年的产品品质是提升非常之快的。当然,凡事有个对比,如果有人要个威龙田 宫等等亚洲一线模型厂家比,确实还是有些不够看的,但就东欧模型的整体大环境和对比它们厂家之前的作品,确实可以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喜欢这些题材 的模友们确实可以考虑出手了。

这里我并不想原文翻译 PMMS 的评测,在引用评测的同时我也会用更加符合我们理解的方式向大家进行评测。在文章中,老外评测员对这款模型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包括轨道的宽度,实际的宽度为 1435MM ,按 1:35 的比例缩小,为 41MM ,而模型套件中轨道的宽度和轮距也吻合了 41MM 这个数值,在考证方面, 还是比较用心的。

在介绍一下本套件的零件数情况:
25 个板件包含了 573 个灰色塑料零件和 52 个透明塑料零件
1 小片水体和 1 份 12 页 A4 大小的说明书
在现在 PE 补件成为 模型套件标配的年代里,这款纯塑料的套件似乎显得有点小气了,不过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本人对此并不发表任何看法,只能说这个问题并不会影响我对这款模型的喜爱。

众位看官看板件先:
场景部分板件,路灯及电车电缆架,值得一说的是,因为是通用板件,板件里的 6 和 8 号零件是路灯,属于富于的零件,可以用于制作街道场景的路灯。电缆支架开得还是很用心,焊接部分也给开了出来。


地台板件


地砖开得还是很漂亮的,砖的大小不是千篇一律,个人觉得是开得很不错了( PS :唯一不能理解和解释的是地板上那些突起的小颗粒,居然在铁轨上也出现了,估计可能是模具的问题,做的时候表面用 800 或 1000 的砂纸打磨一下吧)

 2 、车顶棚,内部地板和侧车板板件
车身侧板细节,无飞边,缩水变形

车顶棚部分,依然干净利落
车内部件

座椅及车侧窗框


座椅底部部分细节


隔板车门及车轮挡板

抱歉,我也没看懂这是哪的零件,看细节就好 … 汗

车门及车脸板件

刹车装置及减震压簧

车前脸及车门细节

车门背面细节

顶棚加强梁

 车底盘部分框架板件





行走机构板件

背面轴套那有轻微的飞边,笔刀一刮就好,星状镂空辐条开得比较出彩,只是剪口的设计有点恶心,修整 时请轻下刀。

前部减震压簧细节


各种小零件,细节不错,只是剪口较多,处理起来工程量较大,零件细小,请保持桌面整洁,以免修整零件掉落丢失。

不知名的零件细节,权当散热板吧

电机及变速箱板件

变速箱细节

联动装置及其座椅靠背板件

细节
底盘保护装置

看得出剪口的设计是比较合理的,细节犀利,方便下刀,修剪 剪口也很方便。
联动杆细节



剪口比较多,但是保证了较好的出模品质,耐心修剪吧。

车顶电缆连接杆板件

细节
弹簧细节

支架框细节

接电缆支架
至此板件图全部放完,看得出模具的品质还是非常不错的,已经有赶超一流模型厂的雏形了,零件饱满,细节犀利,无以往人见人怕的东欧货的缩水,飞边,合模错位,变形等问题,非常值得表扬。

水 贴部分比较简单,就不多评价了,至少不是老棒子的油盐不进的破水贴。


以下是国外评测 员素组的效果图,借此能看出该板件的组合效果
电机马达的完成效果

车轮 支架梁及轮轴检修口


车轮钢梁完成效果


车轮 孔需要钻通 … style='font-family: 宋体; (这是要闹咋样 … 要做这货的模友们准备好大钻吧)


底盘制作过程


安装另一侧车轮支架梁


安装中部 X 型加强 支架及两端横梁


安装刹车联动杆及底盘边框


上面的图都是底盘底部完成效果图

下图是完成后的底盘上部视图,别弄反了


行走装置细节图

减震和刹车系统开得相当的精致,组合度也基本看不出任何问题。

A5 零件的问题
A5 零件背面的定位孔貌似开反了,需要打通这两个定位孔,以便给后续零件进行安装



打通定位孔后的效果图



车地板下的安装效果图

注意图中表示的零件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说明书上表述不明


前后两块地板完成后的效果


然后,当然就是对接了

对接的精度和效果非常的好,完成后基本看不出对接的痕迹,这点设计得很好。

电车操纵面板,一个加速减速,一个刹车,不用我说应该都能分得出吧?

装上操作台后 的车室底盘部分


安装两侧车窗后的效果


前后车室挡板 及门在开关状态下正反面的效果
门闭合状态下的内侧和外侧


车门开启状态下内外侧的效果


安装两侧的风挡


上车隔板及门外侧效果


上车隔板及门内侧效果


车脸的 内外侧效果


上下车车外门






车门外安全护栏 改活动状态(左为放下护栏状态,右侧为收拢状态)


安全护栏安装上车后的状态,下图为收拢时的状态,注意门框右侧边沿


该图安全护栏在左侧门框处,也为收拢状态


车顶棚内侧效果,注意天花板上的两盏吊灯(白圈内的突起物为上部零件的定位桩,需切除)


切除处理平整后的效果(不处理影响后续安装的组合度)


安装车内上部窗户框及拉手吊环


组合对接顶棚


顶棚夹层和顶棚对接安装


几乎看不出对接的痕迹,视觉效果看起来感觉组合度是挺不错的

完成后的顶棚内侧细节

电车最有意思的天线部分效果


装上天线后的车才能叫电车


车内效果


整车外部效果


两端车头安装“玻璃”后的效果






电车底部效果





整体场景组合效果

场景完成后会发现电线杆高过头了,电缆的高度比电车电缆连接支架高出了约两公分,需要给电线杆做截肢手术,感谢老外评测员给出了最佳的截肢参考图,在左侧电线杆标了两处一公分的标志处各截肢一公分,再组合对接,即可实现悬空电缆和电车天线平齐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本套套件的说明书中有几处零件使用情况标记错误,老外评测员给出了纠正,并 作出了修整,希望能对众位模友在制作时提供有用的帮助。

附说明书:

2

3

4

这四个图中共计五处错位,安装时请使用红字标示的零件进行安装。

总结
至此,本套 的欧洲有轨电车套件评测完结,光做这个评测就感觉有些吃力了,想想做起来肯定也是一个较为浩大的工程,各位想要出手的朋友开工前一定要做好苦战的准备。
本人做过 的 T-70 ,感觉整体来说塑料偏软,好修整的同时打磨起来也是比较吃砂纸和锉刀的,尤其锉刀,需要及时清理。作为近几年兴起的东欧品牌,让一向畏惧欧货的我看过这款电车评测之后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制作冲动。就连一向以考证吹毛求疵的老外对这套套件都给出了 9.5 的高度评价。(满分 10 分) 综合老外的评测和评价,给出如下总结
细节:四星半 组合度:四星半
难易度:五星(鉴于工程量浩大,以及大量的细小零件和透明件)
完美度:四星(还是工程量浩大的问题,不过很矛盾,要细节多估计只能多零件,汗)
性价比:四星(价格偏高,不过对比 某些厂因为独家题材卖高价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