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2月中旬,在阿拉多公司的英格.W.劳特博士(Dr.-Ing. W. Laute)的领导下,公司位于西里西亚的兰茨胡特(Landeshut)的机构启动了一个飞翼系列的研发计划。继而,该项目发展为“远程/高速飞翼飞行器”计划。几个月后的1944年春季,经过与帝国航空部(RLM)的讨论,阿拉多公司受命对远程喷气动力轰炸机的设计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新飞机的主要指标要求是:高速,载弹量4000kg以上,航程达到5000km。研究人员意识到,采用飞翼构型,并结合高速的薄翼型时,能最好地满足要求。具体设计方案最终达到了十五个之多,包括了远程轰炸机、远程遥控武器载机以及战斗机方案。
其中,阿拉多Ar E.555-1方案采用全金属结构(钢和杜拉铝),在飞翼构型前端有一个短小的圆柱形机身。机身内部为增压的乘员座舱。在距机体中线6.2米的飞翼后部布置有一对垂直位移-腹鳍。主起落架为串联小车式双轮布局,收入机翼;前起落架为单支柱双轮布局,收入座舱下方。另有可收放的辅助起落架应对超载时的情况。六台BMW 003A喷气发动机布置在后部机背。防御武器包括座舱附近翼根处的两门MK 103型30毫米航炮,在舱后部上方的双联MG 151/20 20毫米机炮的炮塔,以及位于机尾的遥控双联MG 151/20 20毫米机炮的炮塔。后者由机舱后方的加压武器站中的潜望镜控制。1944年12月28日,由于战局的恶化和需要集中精力对已有的飞机进行改进和生产,阿拉多停止了Ar E.555系列的所有工作。
包装




一共4版+水贴





说明书







































透明件细节





评价:
总评
题材很好,可是模具老化,诸多地方需要修补,透明件瑕疵大到无法修复(29号,商家寄来的补件也有同样问题)前起落架机轮由于开模方式有问题导致中心下陷(37号)
其他地方质量不错,例如仪表板和水贴
该题材容易购买的就这一款
包装





一共4版+水贴





说明书







































透明件细节





评价:
总评
题材很好,可是模具老化,诸多地方需要修补,透明件瑕疵大到无法修复(29号,商家寄来的补件也有同样问题)前起落架机轮由于开模方式有问题导致中心下陷(37号)
其他地方质量不错,例如仪表板和水贴
该题材容易购买的就这一款